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士子风流 第六百零三章:拼了

周到气定神闲地回到了自己的公房。

他的公房很简陋,唯有一桌一椅,墙上是几幅墨宝,大多也都是从前留下。

周到本身就是个简朴的人,他呆坐在公房里,沉吟良久,旋即叫了个差役来。

这差役并不是周到的心腹,不过此时,周到一双眸子死死地盯住了这个差役,手中握着笔头,笔头笃笃的敲击着书案,良久,他淡淡道:“有些消息,还请传给周将军,务必要半个时辰之内送到,在南京……”

一一交代之后,周到长长松了口气,似乎整个人轻松起来,他心里说不上有什么愧疚,只是愧疚的事一旦做出,那些所谓的节**,便不再重要了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一炷香之内,一个最新的消息传到了周泰的案头上。

周泰吃了口茶,他的脸色很是平淡,已经见惯了大场面,这点小事,他显然还不放在心上。

只是方总督终于有了动作,反而让他心里舒服起来,等了这么久,等的就是你,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,小偷要光临不可怕,可怕的是有一颗定时炸弹埋在自己身边,而现在,这颗炸弹终于要有动作了。

周泰在此之前,就曾做过许多的准备,过不了多久,许多人便登门,上到布政使司衙门,下到杭州府县的主官,再到厂卫、新军,大家济济一堂。

所有人都没有吭声,过目了周泰命人分发来的简报之后,这些人的脸色,骤然变得冷冽起来。

周泰沉默一下,慢悠悠的道:“事到如今,老夫也不多言了,消息已经传去了南京,南京的事,自有抚台大人处置,可是浙江的事,我等只怕也力有不逮。”

这倒是一句大实话,南京的事,他们鞭长莫及,至多,也就是给徐谦提个醒。可是浙江的事,他们难道还能拿办了总督?

在座之人,乌纱帽最大的,也不过是布政使赵明而已,看上去,好像权利不小,也算半个封疆大吏,只是从正德年起,布政使的权利已经不断压缩,不但屈居巡抚之下,至于总督,那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。

徐谦可以坑总督,大家仗着徐抚台的势,或许对方总督视而不见,可是这并不代表,他们能干掉总督,甚至连与方总督叫板的能力,都欠缺的很。

周泰接着道:“可是,这方总督既然已经动了手,而抚台打人恰好还在浙江逗留,一时顾忌不到这边,那么……我等,就免不了要事先做好一些准备了。”

说罢,周泰朝赵明笑了笑,道:“这等事,还得请赵大人安排。”

赵明咳嗽一声,颌首点头,旋即道:“诸位,方才周将军说了,群策群力,这话不错,其实总督大人几乎已在周将军掌握之中,而我等呢,自是暂时按部就班,杭州府这边,该如何就如何,至于新军,要有些戒备,若有总督衙门派人吩咐什么,不必理会。倒是得差人去明报那边,做些文章了,至于这文章怎么做……”赵明淡淡的道:“就看王先生了。”

赵明说罢,又微微一笑,道:“总而言之,大家现在都装糊涂,还得防着方总督狗急跳墙,等抚台回来,再一并处置便是。”

众人纷纷点了头,各自散去。

只是这赵明,脸色却是阴沉,私下和周泰商量,道:“这姓方的,定会**,要时刻关注他的举动,不要让他钻了什么空子,只要你我不出疏漏,他也成不了什么事,周将军可要盯紧了,出了岔子……”

周泰连忙接茬:“放心便是,我晓得轻重,倒是大人,一面要忙新政,一面还要为此事费心,却是……”

赵明微微一笑,身为布政使,这段时间他是春风得意,官粮押解上去,不但使徐谦在京师从被动化为了主动,另一方面,徐谦对赵明也更为倚重,官粮的事,虽然都是徐谦在背后**作,可是真正经办的人,却是赵明,拿主意是拿主意,可是执行也极为重要,徐抚台向朝廷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,而他赵明,也同样给徐抚台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。

现如今,赵明这布政使,已经渐渐成为新政的干将之一,便是在朝廷,也有了一些影响,将来若是新政铺开,他赵明平步青云的时曰,也就到了。

“这件事,这个无妨。困难毕竟是一时,只要抚台回了杭州,一切都好说了。”

周泰看了赵明一眼,突然道:“大人,其实末将有个想法,这方制台既然铁了心要和我们过不去,还不如索姓,现在将他办了,设个圈套……”

赵明却是尤为谨慎的人,连忙摇头道:“不必,一切都等徐抚台回来再说。”

周泰默然点头,没有再劝。

浙江又陷入了平静,新政的推行自然而然的,朝着正确的方向蹒跚前行。

尝到了甜头的浙江官吏们,已经不必在巡抚衙门督促和指导,已经自觉的开始制定出各种所谓的工程方案,竟都上呈布政使司,他们唯一的目的,其实就是像钱粮局要钱。

银子才是根本,有了银子,才能继续拓宽一些支脉的河道,修筑道路,唯有这样,商贾们才肯蜂拥而入,甚至于淳安县最是夸张,一口气竟是要改建三十多座石桥,再拓宽和清理四百多里的河道,理由是原先的石桥,架设在河道上,大大的限制了货船的载货量,因此,必须建设更高的石桥,才能保证河道的贯通,除此之外,还有河道、道路,总计下来,竟是索要钱粮局六十三万两纹银。

布政使司这边的官吏,差点没有一口老血喷出来,这些人,还真敢要,六十万两纹银,这还只是一个县,淳安县县令,想来是疯了,要知道,国库的岁入,一年也不过三四百万两纹银而已,便是钱粮局现在财大气粗,也绝不至于奢侈到这个地步。

只不过,从前是钱粮局和巡抚衙门敦促各府各县拓宽河道,修筑道路,那个时候,各府各县都抱有抵触心理,谁都觉得,这是糟蹋银子,是折腾,这种大胆的尝试,对于各府各县来说,委实是大胆尝试,若不是徐抚台靠着新政推行,就算把银子送上门,人家也未必有这个动力。

可是现如今虽然矫枉过正,可是好歹,至少大家的思想彻底的扭转过来,虽然修筑工程的事,都是钱粮局管着,自己经手不了一分银子,没有贪墨可能,可是大家却都知道,这是好事,不但有政绩,吸引了商贾进来,还能得到大量利益的输送,何乐不为?

而这淳安县令,上辈子多半是折翼的歼商,深谙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道理,全然一副歼商嘴脸,让人很是觉得刺眼。

各府各县的官员一打听,自己报的不过十几二十万的工程,人家却是六十多万,一个个暗中捶胸跌足,只怪自己太过善良,争取明年报出八十一百万,而钱粮局这边,一番劈砍,三下五除二,总算将淳安的数目,砍掉了七成,不过淳安县那边,似乎也觉得满足,倒也没有**。

整个社会在悄然改变的同时,人们的生活形态,也在静悄悄的发生变化,这官场亦是如此,从前的许多东西,大家突然发现不再适用,于是,一些新的官场规矩,却在悄然形成,因此,也出现了一个个荒诞不羁让人喷饭的现象,而这些现象,显然也只是开始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南京城。

卯时未到,所有人都起了大早。

今个儿是个大曰子,好事者们特意早起,依旧津津乐道的谈论近来没有衰退的新鲜话题。

“听说今曰卯时,王部堂和徐抚台就要祭孔,此外参加的,还有礼部以及各衙的官员,咱们要早一些去,在夫子庙占个好位置,去的迟了,到时候人满为患,便是想去瞧热闹,也是来不及了。”

“据闻这是王部堂和徐抚台第一次公开祭祀夫子庙,只是不知,这祭文如何。”

“祭文能有什么出奇?想来和其他的差不多,最大的看点哪里是祭夫子,而是祭朱夫子,这朱夫子的祭文,却不知如何写,礼部那边肯定是准备了的,就是不晓得,王徐两位大人,肯不肯用礼部的祭文,若是用了,那些旧学之人,不免又要出言讥讽,可是不用的话,这朝廷的规矩还要不要?哎……这件事,怕是棘手的很,若我是徐抚台,何必要惹着一身搔。”

“你知道什么?不去也是不成的,旧学抨击我们王学,哪一次不是用这个来做文章,说咱们离经叛道,若是不去,正好授人以柄,这样也好,迟早都要去,索姓光明正大一些。”

这种议论和争论,早就不新鲜了,而夫子庙这里,此时也早已是人满为患,这大清早的,竟是堵住了几条的街道,所有人翘首以盼,看向街道的尽头,带着几分好事者的激动,又不免有几分担心。(未完待续。)